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,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,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,达到“减负增效”的真正目的,依据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1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》,我校在2013学年开展“快乐活动日”半日活动。具体实施方案如下: 一、指导思想: “快乐活动日”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。为全面落实新时期国家教育方针,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,学校将以“人文领先、科学见长、文理兼通、全面发展”的办学理念为宗旨,以“快乐活动日”的实施为载体,通过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,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,真正做到快乐学习、快乐成长。 二、实施原则: 1、学校根据现有教育特色、教师特长,构建彰显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。以知识性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,以人文、体育类拓展课程为重点,完善学校的拓展型课程体系。结合学校科人文特色,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、建设和编制。做好基础型和拓展型的衔接,相辅相成。结合校园文化建设,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研究。 2、学校整合部分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内容,体现“自主性,趣味性,实践性”的原则。保证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主动参与,增强学生学习生活的愉悦感。学校开发更多有利于学生快乐活动的社会资源,营造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“三位一体”的合力育人环境。 三、课程管理: 1、成立“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‘快乐活动日’工作小组”。 组长:王萍 副组长:李燕华 组员:一年级所有任课教师 主要职责:组织、管理和实施。确定、落实学校“快乐活动日”的具体安排,为活动日的实施提供必需的物质、经费保障,并做好活动日实施过程中的案例搜集工作,及时总结实施过程的经验。 2.组建一支学历层次较高,业务素质精良,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,担任活动日指导教师,并做好培训工作。 3.落实活动经费,活动场所,确保活动日活动正常开展。 四、课程安排: 1、课时要求 每周安排一个半天时间(按4课时计),每学期至少安排15周的课程内容,每学年课时总量为120课时,在两个学期中分30次实施。 2、课时安排 根据我校小学部只有一年级并且校舍暂借第三实验小学的实际情况,学校整合部分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内容,具体安排如下: ●每周二下午(4课时)学校集中安排校班会课、体育活动课、拓展课 ●每周1节探究课(分散安排) ●每周三一节拓展课(分散安排) 3、课程设置 (1)拓展型课程 依托东华大学、社区资源、家长资源开设具有东华大学基因的特色课程,主要围绕人文类、艺术类、体育类、实践类等板块进行设计。 拓 展 型 课 程 | 限定拓展课程 | 活动类 | 专题教育 | 班队活动 | 社会实践 | 自 主 拓 展 课 程 | 体育类 | 轮滑 | | 体育舞蹈 | 人文类 | 小囡学沪语 | | 小主持人 | 艺术类 | 绘本 | | 诗情画意 | (2)探究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内容以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《探究型课程学习包》中相关内容为主,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,每学期留出一定时间,开展主题式探究活动放在日常进行,学校尝试通过不同设计主题,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活动,开展以“主题型、兴趣型”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。 年级 | 主题 | 内容 | 一年级 | 植物探秘 | 让学生能认识10种以上植物的种子、叶子、花、根等,通过动眼、动手、动脑去亲身观察和体验,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,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兴趣,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,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。 | 五、实施办法 1、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,对“快乐活动日”进行整体规划、系统设计、多方整合,并在本学年的学校课程计划中单列“快乐活动日”具体的活动安排表。 2、学校在“快乐活动日”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,充分考虑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、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基础,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,开设相应的活动内容,并做到活动内容应尽量避免与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。 3、学校“快乐活动日”的组织形式上注重趣味性和选择性,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、学会合作。 4、学校在开展“快乐活动日”活动过程中注重相关安全教育,指导学生遵守相关安全制度,按照规范的程序要求开展活动,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,防止发生意外事故。 5、学校根据实际调整课表,确保教师、学生全员参与“快乐活动日”,课程的规划、设计要将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可能性作为重要依据,配足师资,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、形成长效机制。 6、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、社区宣传素质教育理念,以扩大社会对“快乐活动日”课程活动的认可度。 7、要整合学校优质资源,依托课程标准,梳理学科核心知识点,根据核心知识点,精心设计作业,增强作业与学科基本要求及课堂教学的匹配性,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,并加强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,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。 六、活动评价: 1.学生评价 评价更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、自信心、兴趣等方面的表现,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、合作精神、实践能力的发展。在评价主体上,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评价的状况,把学生自评、互评、家长评相结合,使评价更为民主、客观。学生在活动日中各项活动的评价结果将一并记录在《学生活动记录册》中。表现突出的学生将加以表彰。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评价: (1)活动兴趣 (2)参与程度 (3)合作精神 (4)实践能力 2.教师评价 主要评价教师在活动中的态度、实践、创新、成效,以及课程的开发力度和学生受欢迎的程度。学期结束由学生投票评选出最受欢迎课程,最喜爱的活动课老师,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之中,加以表彰。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评价: (1)活动计划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(2)内容安排的科学性、时代性、层次性和综合性 (3)对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程度和指导作用 (4)目标的达成度
|